北京最后的古鎮(zhèn) 乾隆皇帝起的地名
百家姓村:一鎮(zhèn)竟有132個姓氏
“北京人喝的三杯水中有兩杯是密云水庫的水,而這兩杯中的一杯半是從我們古北口流出去的!蓖蹰L青這樣把古北口鎮(zhèn)的潮河介紹給我,語帶自豪。這條古北口人心目中的 “母親河”由南向北穿鎮(zhèn)而過,將古北口鎮(zhèn)的兩個村子分列東、西兩邊。河東的叫作“古北口村”,河西的就被人們稱呼為“河西村”。2007年底,因為進行農(nóng)民合作醫(yī)療入戶登記,河西村才第一次知道全村600多戶村民,1600余口人中竟然有124個姓氏,占了全鎮(zhèn)132個姓氏的絕大多數(shù),成為罕見的“百家姓村”。
在密云縣志中,關于河西村的記載,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。公元前127年,漢武帝劉徹在這里建立“奚城”。“也就是現(xiàn)在的河西村中心小學的位置!蓖蹰L青遙指著右前方告訴我。到了明代,戚繼光在古北口地區(qū)修建長城,使這里成了軍事重鎮(zhèn)。有記載稱河西村為柳林營,可見這里曾經(jīng)是軍隊安營扎寨的地方。
到了清朝,河西村的軍事作用得以延續(xù)。隨著避暑山莊的修建,古北口地區(qū)成為通往熱河避暑山莊的唯一通道。河西村里更是設立了九門提督府這樣高級別的軍事衙門。為了滿足駐軍將領的需要,村里修建了很多官房,專供官員的家眷居住。清康熙年間從甘肅、青海一帶來了一位總兵馬進良,深受當?shù)匕傩論碜o,后來他所帶的士兵就世代留了下來。如今村里的馬、哈等姓氏就是他們的后代。在與老人們的攀談中,他們告訴我,村子里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,祖輩也多是明清時遷來的。
如今,河西村共有7個民族,包括漢族、滿族、蒙古族、回族、朝鮮族、苗族和裕固族。其中,滿族、蒙古族、回族基本上都是當年駐軍的后裔,他們的姓氏包括關姓(滿姓瓜爾加氏)、那姓(滿姓葉赫那拉氏)等,朝鮮族的桐姓、苗族和裕固族的個別姓氏在村里則比較少見,這些人是1931年為躲避戰(zhàn)亂從東北遷來的。一直擔負著軍事重地角色的古北口,接納了一批批來自全國各地的軍隊在此駐防,也為他們的后代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土地。